上篇“暴露”了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的众多“马甲”,本篇旨在说明该菌耀眼夺目的内在原因。它除了外界赋予的众多“光环”,还能自身产生光环,下面小编详细道来。
图1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自带光环”
图2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检验程序
按照《GB 4789.29-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检验》标准,使用GVC增菌后,划线mPDA和PCFA平板分离可疑菌。可疑菌落初筛试验中,最重要的就是接种卵黄琼脂平板,观察菌落是否形成乳白色浑浊环,斜射光下菌落周围培养基表面的虹彩现象。
我国专家(刘秀梅)在1979年就已经注意到该菌在卵黄琼脂上菌落周围除乳白色浑浊环外,在阳光斜射下表层有特殊虹彩环,曾一度想命名为“虹彩黄杆菌”。形成虹彩光环的主要原因是:
该菌产生卵磷脂酶和脂肪酶;卵黄中的磷脂在卵磷脂酶的作用下,成为水溶性的磷酸酰胆碱和不溶性甘油三酯。磷脂酰胆碱被酶水解,产生甘油二酯,甘油二酯与卵黄中其他脂类生成白色沉淀物,检验者就可观察到菌落周围或底层有清晰的白色浑浊带。同时,脂肪酶将甘油三酯转变为甘油二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和脂肪酸。由于脂肪酸不扩散,所以菌落周围会形成围绕着菌落的一层薄薄的油膜。当光照射在膜上时,膜的上下两面都会反射光线,两列光波相遇就会发生相互干涉,此现象叫做“薄膜干涉”。阳光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当阳光斜射膜时,由于膜的厚度不一,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在不同厚度的地方,或增强或减弱或抵消,最终呈现在油膜上的效果就是有不同颜色,这与机油滴在水面上,反射彩虹光原理是一致的。国外有些文献对于脂肪酶反应结果描述为“珍珠般”光泽,其实就是指“虹彩”现象。
图3 薄膜干涉示意图
图4 水面机油的彩虹现象
图5 卵黄琼脂上菌的虹彩现象
优秀的人总是自带光环,但自带光环的细菌,很可能就是最凶狠!该菌近几年屡次引发食物中毒事件造成死亡。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可以利用该菌的“光环”特征,进行甄别,但要注意,务必在阳光下观察,才可看到反射的虹彩晕圈。
参考资料:
1、J.J.Owens 《The Egg Yolk Reaction Produced by Several Species of Bateria 》1974.
2、Amy L.Leber, EDITOR IN CHIEF《Clinical Microbiology Procedures Handbook》4TH EDITION.
3、大 久保 忠 敬,小 田隆 弘,田 中恭 生,《コ ア グ ラ ーゼ陽 性 ブ ドウ球 菌 の卵 黄 寒 天 培 地 に お け る卵 黄 反 応 に つ い て の一 考 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