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发布于1996年,最新一版更新于2002年,随着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侵袭,这个标准广受关注,而标准里对于绿脓杆菌的检测是很多检验人员关注和有所疑惑的。在这里,小王就这个标准里对绿脓杆菌检测的相关要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绿脓杆菌简介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又称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1882年由Gersard从伤口脓液中分离,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好氧、呈长棒形的细菌,因感染后脓汁和浸出液等病料呈绿色,故此得名。
该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7℃,42℃能生长,4℃不生长。大多数菌株能产生水溶性的绿脓菌素和荧光色素,可向培养基周围扩散而呈现蓝绿色,某些菌株也分泌一些暗红色素(具体可参考GB 8538-2016中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可疑菌落鉴定的相关内容)。
绿脓杆菌的革兰氏染色镜检照片
二、绿脓杆菌检验流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GB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关于绿脓杆菌的检验流程:
第一步中,5mL样液加入到50mL SCDLP培养液中,35℃±2℃培养18h-24h。由于绿脓杆菌是需氧菌,所以在培养液表面生长旺盛,会形成一层薄菌膜,培养液呈黄绿色或蓝绿色。这点是很容易做到和看到的。
但第二步中,标准中描述:
其实,“挑取菌膜处的培养物划线接种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后观察其菌落周围培养基略带粉红色”这一现象,很多检验人员都反馈看不到所谓的粉红色。小王用样品中分离的绿脓杆菌划线了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平板现象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上的菌落周围没有出现粉红色,鉴于GB 8538-2016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方法中对绿脓杆菌菌落形态的描述有蓝绿色、红褐色等多种颜色,小王认为,即便划线后培养基没有所谓的粉红色,也依然要继续进行后续的生化鉴定。因为多数研究表明,绿脓杆菌所产色素的颜色和培养基的成分相关。
三、绿脓菌素生化实验
在后续的生化鉴定实验中,小王认为操作上存在难度的,就是绿脓菌素实验了。那咱们就先看下标准中是如何对此实验进行描述的:
从标准中可以看出,加三氯甲烷后的操作只有充分振荡,而实际操作中,直接振荡的效果很差,即便是用接种环把上面的菌苔刮取后振荡,效果也依旧不佳。请看下图:
所以,各位小伙伴们在做此实验时候,就可以借鉴小王的操作啦!
至于其他生化实验,小王还是相信各位水平的,如果依然有不太明白的,那就联系陆桥技术小王!随时恭候您的提问。
参考文献
1.韩青松, 简永利, 涂宜强,等. 绿脓杆菌研究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01):128-130.
2.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S].
3.GB 85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