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可能的污染源是啥呢?前文提到了:所有玻璃器皿的洁净度;枪头或移液器的洁净度;环境的洁净度;标品配制的准确性及稀释过程的准确性等等。不过,最近小编还发现了一个更隐秘的维生素污染源----接种液。
我们维生素试验用到的接种液在接种前都是经过特别处理后,去除菌液中残存维生素的。比如叶酸通过“饥饿”培养6小时来清除菌液中残存叶酸。泛酸、生物素和维生素B12都是通过“离心-洗脱”三次来去除接种液中残存维生素。但是,当我们操作不当时会造成接种液中残存维生素含量远远超过方法的去除能力,导致接种液中带入维生素,从而污染体系,导致维生素本底污染,干扰维生素测定。
比如:叶酸菌株活化时我们没有使用标准要求的4mL叶酸测定培养基加2mL叶酸标准工作液,而选用了乳酸杆菌肉汤或MRS肉汤进行活化。那结局是很惨痛的,小编自己也深有体会。
再比如:生物素和维生素B12菌株活化时使用的乳酸杆菌肉汤培养基中的番茄汁配制不合规,那也会引起维生素本底的污染。最近小编就碰到了好几个案例,由于维生素标准中未明确番茄汁的配制方法,所以不少实验员就用了最直接的思路:番茄整个榨汁。这种番茄汁配制后浓度太高,维生素残留量太大,超过了离心洗脱能处理的范围,所以配制后的情况就如下图所示。
用直接压榨的番茄汁配制的培养基活菌,离心后菌体是发红的。可能不同实验室配制番茄汁浓度会有所不同,红色会有深浅,相当于番茄的残留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有明显红色,就说明有不少番茄的残留被加入了实验管中,那么维生素的残留就不可避免,以小编经验,接种空白吸光度值轻松达到0.2以上。而正常合规的番茄汁配制的培养基活菌离心后,菌体本身都是白色的,几乎见不到红色,维生素污染就会控制在要求范围内。